首页
1
国际组织讯息
2
未分类
3
黑天鹅评论,柯文哲案的侦查不公开4
https://www.icacnews.url.tw/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万华区长沙街二段56-1号6楼
美国调高关税,台中市长卢秀燕今下午与欧洲经贸办事处谷力哲处长会面,讨论分散市场与加强经贸合作。(图/台中市府提供)【廉政报记者 谢荣浤/台中报导】随著川普政府宣布对台湾徵收32%高关税,台中市多家厂商已经开始感受到影响,部分甚至面临弃单的困境。为了协助业者渡过难关,台中市长卢秀燕今天宣布了六大对策,旨在减轻高关税对产业的冲击。卢秀燕表示,市府将在一周内针对各产业的美方订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受影响的范围与程度。此外,市府将拟定劳工扶助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无薪假或资遣情况,确保民众就业不受影响。她强调,许多中小企业因为面临弃单或订单中断,资金周转可能出现困难,市府将鼓励厂商扩大对非美市场的拓销,并提高参展补助,增加企业的竞争机会。卢秀燕也呼吁中央政府在未来一年内不要收紧银根,否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她支持赖清德总统与行政院长卓荣泰提出的880亿元协助方案,并呼吁立法院不分朝野迅速通过,以便为受影响的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卢秀燕提到,市府将加强与欧洲经贸办事处的合作,讨论如何分散市场,提升经贸往来,协助业者度过这一波的困境。面对高关税的威胁,卢秀燕市长的六大方案显示出市府积极应对的决心,并希望透过这些措施,帮助台中市的厂商克服当前的挑战,保持产业的稳定与发展。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12849.html 川普高关税影响台湾厂商 台中市长卢秀燕提出六大因应方案 2025-07-18 2026-07-18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万华区长沙街二段56-1号6楼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12849.html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万华区长沙街二段56-1号6楼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1284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7-18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12849.html

(本报黑天鹅评论)
   检在侦办京华城案中,成功地向地院申请羁押柯文哲。然而,全案尚未掌握「金流证据」的情况下,却传出疑似「押人取供」的指控,进而引起「小草」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此案牵涉到「执政党对在野党清算」的传言,更加令人质疑侦查过程是否谨慎。更有甚者,在侦办期间,透过特定媒体不断释出不利於柯文哲的「黑消息」,让人不禁怀疑「侦查不公开」的真实性。

在台湾,「侦查不公开」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虚有其表?这样的做法,是否对被告构成公平?是否会影响法官的心证,让之过於偏重采纳检方的指控?检方这样的行为是否有图利自己的嫌疑?这些问题都引起了社会热议。

根据司法院的「侦查不公开作业办法」,条文明确指出其目的在於保护侦查程序的顺利进行及真实发现,同时保障被告、嫌疑人、被害人或其他诉讼关系人的名誉、隐私和安全,并确保被告享有公平审判的权利,以落实「无罪推定」原则,因而采取侦查不公开。

不过,在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的事件中,检方侦查中对柯文哲的负面「真假消息」大量地流出,已对柯文哲的名誉造成重大损害。这种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不仅影响了整体社会,也可能影响法官的判断,使得未来能否确保被告享有公平审判的权利,成为重大疑问。

按照作业办法第5条的规定,必须遵循「侦查不公开原则」的人员包括:检察官、检察事务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辩护人、告诉代理人,或其他於侦查程序中依法执行职务的人员。其约束对象为依法从事诉讼行为或辅助工作的人员。

尽管「侦查不公开」有明确的作业规定,但在实务上仍存有不少漏洞,这也是造成柯文哲案引发持续争议的原因之一。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台北地检署针对「侦查不公开」泄密问题,已予以分案调查。然而,「侦查不公开作业办法」仅约束到非常有限的人员,只要未被列於第5条定义下,就不受该法约束。因此,若泄密者是侦查人员的「上级」、「上级的上级」或「上级的朋友」,未名列侦查人员范畴,便成为侦查不公开的破口。

事实上,「侦查不公开作业办法」中亦有需要向社会说明的「例外」,除了涉及重大灾难或危及全体民众生命安全的事务外,第8条之7记载「对於媒体查证、报导或网路社群传述之内容,若与事实不符,且影响被告、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其他诉讼关系人的名誉、隐私等重大权益,或影响案件侦查,检方应认有澄清之必要」。

关於柯文哲夫妇是否曾到ATM分批存款700万元?后又变成170万元?或是柯文哲笔记中的「1500」字眼是否意味「1500万元贿款」?这些都涉及在野党主席的名誉,并在社会上引发讨论。检方对於这些负面传闻应否对外澄清,或是任由其发酵,成了争议的焦点。尤其在检方无法掌握具体金流证据的情况下,问题更加复杂。

若外泄的消息确实来自检方,并通过特定媒体释出负面讯息,这种「三人成虎」的现象,不仅可能影响全民的既定印象,也可能影响法官的心证,使得未来更易於采纳检方的指控。如此一来,「消息满天飞」是否成为检方图利自身的另一手段?

司法院制定的「侦查不公开作业办法」原旨为保障人权,但在柯文哲案中,其实际运作却显示出受约束人员的定义过於狭隘,漏洞百出,不仅可能毁人名誉,还影响法官的心证,令人质疑此法是否已变成一种「恶法」。

上一个 回列表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