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政报记者 谢荣浤/台南报导】
台南市长黄伟哲就任以来,积极推动各项治水防洪建设,以总合治水策略打造「承洪韧性」城市。此外,为促进水资源永续发展并打造水循环再利用城市,针对本市水环境建设逐步推动「治水」、「净水」、「亲水」、「活水」及「智慧防灾」等五大治理策略,今年在凯米台风的强烈考验之下,南市展现治水成效,更在国内各大奖项取得亮眼成绩。
在治水成效方面自黄伟哲市长上任以来,积极进行区域排水整治,如完成三爷溪排水等全线治理;新建全市抽水站达66座,总抽水量达每秒770吨;全市滞洪池共24座,总滞洪量达633万吨(约5座虎头埤水库容量);并持续投入雨水下水道建设合计约54.9亿元,建置长度约54公里,实施率约79%;於本市沿海地区采用「部落防护工法」,透过设置防洪闸门、二道防线,如七股区六成防潮闸门及将军区青鲲鯓倒伏防潮闸门,有效阻挡了涨潮带来的暴潮情形;另本市於113年度积极执行清淤工作,总清淤量已达12万方,总量全国数一数二。经今年7月凯米台风考验下,本市淹水面积仅约335公顷,对比莫拉克台风淹水面积为55,000公顷、0823豪雨淹水面积9,997公顷,淹水面积已大幅降低且退水时间也更快。整体而言,总合治水成效有所发挥,如以往逢雨必淹的地区三爷溪流域周边(包括太乙工业区、中华医事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等),皆无传出积淹水情况;海岸线防护部分亦与中央共同投入近3.9亿元办理保护,完成人工养滩长度逾3,500公尺、海堤整建逾3,000公尺,复育沙洲面积约26公顷,疏浚舄湖淤砂43万立方公尺,有效改善海岸侵蚀及海岸环境的效果。
在净水工作方面,本市已推动安平、虎尾寮、柳营、官田、仁德、永康及安南等7处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统,普及率达29.02%、接管户数增加约21.5万户,另考量南科及周边地区发展及人口成长迅速,另完成「新市善化系统」整并计画,预计投入总经费约87亿元(若含再生水则为102亿元),每日处理污水量可达3万吨之民生污水。且为净化河川办理环境永续,本市已有13座水净场,每日约可处理逾11万吨污水。
在活水成果方面配合推动净零碳排政策,投入近84亿元建置永康、安平及仁德等3座再生水建设,本市目前每日最大供水量达8.3万吨。预计115年每日供水量可提升至11万吨,期使一滴水可多次利用,稳定产业用水来源,达到水资源再生及永续循环经济之目标。此外,7座水资中心(安平、官田、仁德、安南、柳营、虎尾寮、永康)每日可供应1.8万吨回收水,作为冷却用水、消防用水及道路洒水等非接触人体目的使用。
在亲水成果方面,积极推动「竹溪水岸改善及环境营造」,投入1.78亿元将景观改善范围扩大至整个体育园区及哈赫拿尔森林腹地,以「一起森湖溪」完整保留森林的原始风貌,打造一个离市区最近的⎯「哈赫拿尔森林公园」,让民众体验森林生态探索的亲近水岸环境。
在智慧防灾成果方面积极发展物联网智慧防灾(全国首创),建置110处水位站、31座雨量站与109处影像监控设备、160处雨水下水道水位监测站及320处路面淹水感测器,再搭配「台南水情即时通」APP,透过视觉化及地图化呈现方式,让使用者可即时掌握最新水情资讯。
面对未来极端气候挑战,水利局除持续针对凯米台风后的防洪与治水对策进行盘点并提出精进方案,并争取经济部水利署补助治水经费合计47件35亿元,包括抽水站兴建与扩建、老旧机组与闸门更新、排水治理、滞洪池兴建、雨水下水道工程、抽水机增购等建设工作、争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灾后复建工程合计79件7亿4,446万元、争取国土管理署补助3.7亿元,并获得凯米台风水利设施损坏抢修经费1.7亿元,总计获补助经费近48亿元赓续投入治水工作。相关治水防洪工程完工后,从根基强化台南承洪韧性,改善易淹水地区聚落洪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