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政報記者 謝榮浤/國會報導】
高雄近日發生的分屍案震驚社會,嫌犯張介宗在軍中時期曾犯下強暴及搶奪等罪,並在服刑多年後假釋出獄。立法院台灣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啓楷於10日發表看法,強調死刑的必要性,指出無法保證重罪受刑人出獄後能夠改過自新,因此死刑在維護社會安全及安撫受害者家屬的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

張啓楷提到,許多人並不清楚台灣的無期徒刑其實是有假釋的可能,這讓社會面臨潛在的危險。他質疑,政府在面對張介宗這類重罪犯時,如何預防其再犯及對社會的危害?他指出,張介宗的假釋後再次犯罪,讓人感到憤怒和恐懼,特別是鄰居在春節期間聽到的可疑聲音,現在回想起來更是驚悚。

張啓楷也對民進黨政府提出質疑,詢問在完全執政時提名的大法官們,針對死刑設下的諸多門檻的看法。他強調,根據113年憲判字第8號,是否張介宗符合「一致決」與「重大犯罪」的標準?他擔心政府是否仍在朝著「廢死」的方向前進,讓加害者成為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除了高雄分屍案,張啓楷還提到陳彥翔縱火案,該案已無期徒刑定讞。他質疑政府是否有任何配套措施來確保社會安全,特別是在大法官的「實質廢死」政策下,死刑犯變為無期徒刑後的安全保障問題。

張啓楷強調,死刑的意義不僅在於讓加害人承擔責任,更是為了安撫受害者的亡靈及其家屬的悲痛。他呼籲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應該慎重考量,並思考如何讓「無期徒刑」與「不得假釋」之間建立有效的配套,以防止受刑人假釋後再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