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國際組織訊息
2
綜合新聞
3
賴惠員率財委會第三度勘災溪北 要求災後補助制度化、跨部會啟動重建機制4
https://www.icacnews.url.tw/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廉政記者何俊元/台北報導】   清代最大民間秘密結社——天地會,其起源年代長期是中外學界爭論不休的歷史懸案。傳統觀點多認為天地會萌生於康熙年間,乃明遺民所建,旨在「反清復明」;但最新研究與清廷檔案均顯示,天地會實際創於乾隆二十六年前後,並非早期革命組織,而是十八世紀中葉民間結社與地方社會動盪的產物。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秦寶琦於《清史研究》第五期(2023年9月)發表〈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以清廷刑科題本、福建巡撫奏摺及地方審案筆錄等一手史料為依據,系統重構天地會的形成脈絡,提出「天地會創於雍正末、成於乾隆前期」的新論,推翻百年來流傳的「康熙說」。 一、官方檔案首見於乾隆二十六年   根據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福建地方檔案記載,該年清政府首次明確偵辦一宗「天地會結黨」案,並將組織者、信物、口號等詳錄於案。這份文獻被視為「天地會」名稱首次出現於官方檔案的確證,具有決定性史料價值。  案中骨幹許阿協在供詞中提到:「此木立斗世也。」此句長期被視為天地會起源的關鍵暗號,但其真正意涵卻困擾學界兩百餘年。過去多數研究者僅將之視為「天地會自述的傳承年號」,未進一步比對各時期帝號與年序。 二、「木立斗世」四字的破譯與爭議   許阿協供稱:「木立斗世」乃天地會創立歷程之符號。依照清代口供對照,這四字分別對應:   木=順治十八年(1661)、立=康熙六十一年(1722)、斗=雍正十三年(1735)、世=乾隆三十二年(1767)。   若依此推算,「世」字所指為乾隆三十二年,意味天地會於1767年才成立。然而,清廷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便有案可查,兩者顯然不符。   因此,近年有學者與獨立研究者提出新解:認為「木立斗世」四字並非單純逐年紀錄,而是天地會以象形、聲義雙關方式記憶傳承之法。當中的「世」字,筆形上可視作「廿」與「七」的組合——意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若此解成立,正好與清廷偵辦的乾隆二十六年案僅相差一年,完全符合天地會由萌芽到曝光的時間節點。 三、從文字到歷史的雙重印證   「木立斗世」可被視為天地會內部對時代更迭的象徵紀錄。「木」寓「順治十八」,象徵明清交替、社會秩序崩解的起點;「立」寓「康熙六十一」,代表長治之後民間力量再起;「斗」寓「雍正十三」,象徵政令嚴峻、民怨積聚;而「世」則代表乾隆盛世下暗潮湧動的民間組織萌芽。   若從組織學角度觀察,「木立斗世」既可視為天地會自我敘事的歷史編年,也可理解為其組織自認的「四代傳承」象徵,強化成員對抗清廷的精神連續性。 四、秦寶琦研究推翻「康熙說」   秦寶琦在論文中指出,近代以來學界普遍接受「康熙說」,主要源自辛亥革命後的政治敘事。孫中山、陶成章等革命者為強化「反清復明」的正統性,援引天地會為明遺民所創的論述,並在會簿中附會少林寺僧助明抗清的傳說。然而,這些會簿多成書於乾隆後期,語詞粗陋、敘事矛盾,並非出自十七世紀文人之手。   秦教授透過檔案比對證實,康熙年間雖有地方結拜活動,但尚未出現「天地會」之名。雍正年間清廷整飭宗教與祠會,壓抑了部分民間互助結社,反促使閩、粵交界地區形成秘密組織。乾隆前期社會流動與經濟不均加劇,民間以「天地父母為誓」的互助會悄然發展,至乾隆二十六年前後成形。 五、政治宣傳與史實之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說」的廣泛流行並非史料使然,而是政治宣傳與民族情感塑造的結果。清末民初革命者需要一個「延續明志、反清復明」的歷史象徵,天地會恰好被政治化地塑造成革命傳統的前身。民國初期學者如羅爾綱、蕭一山等,雖已意識到其中矛盾,但礙於會黨史料零碎,未能徹底修正。   秦寶琦研究重回檔案現場,揭示天地會起源的社會結構意涵——它並非出於單一政治目標,而是十八世紀平民群體面對稅役壓力、地方官商勾結與宗族衝突時的自我保護性結社。 六、乾隆二十七年的可能意涵   若接受「世」即「廿七」之解,乾隆二十七年(1762)可視為天地會完成組織化、具有固定誓詞與層級結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間,閩南、潮州、嘉應等地均出現以「天地會」為名的誓盟活動;隔年(1763)即有地方官奏報「結拜為兄弟、誓復明朝」之案件,可見此時組織已具擴散能力。   從這個角度看,「木立斗世」並非單指年代,而是一種「歷史密碼」:以四個朝代的末年作為隱喻,象徵天命轉移與時代更替。天地會透過這套暗語,賦予成員一種超越現實政治的歷史使命感。 七、史學意義與當代反思   這項研究不僅修正了天地會的起源時間,也挑戰了長期以來「反清復明」的單線敘事。天地會的形成更應理解為清代民間社會能量與國家治理邊界互動的結果。它既包含宗教性、互助性,也帶有潛在的政治抗議功能。   《清史研究》編輯部指出,秦寶琦的成果代表清史學科由革命敘事走向實證考據的重要轉折,標誌著中國秘密結社史研究從「意識形態化」邁入「社會結構化」的新階段。 八、結語:從「密語」讀懂歷史   「木立斗世」這四個字,從表面看似晦澀難解,實則凝縮了天地會的誕生軌跡與社會記憶。它不僅是結社暗號,更是一種民間歷史觀的象徵——以文字隱藏年代,以符號記錄興亡。   今日重讀這段密語,不僅是在尋找天地會的起源年份,更是在探問:在高度集權的時代裡,民間社會如何以象徵與語言,為自己留下被壓抑的歷史印記。正如秦寶琦所言:「天地會的誕生,是清代社會底層的集體回聲,不是叛逆的陰謀,而是歷史的回音。」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清史新發現】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 「木立斗世」暗號揭祕乾隆年間真相 2025-11-16 2026-11-16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11-16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賴惠員。
(圖/攝影記者 謝福祐  邱水文 邱錦宏)

【廉政報記者 謝福祐/台南報導】

感謝台電英雄守護民生 誓言推動農業防災體系全面升級。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溪北農漁畜產業,水電與通訊中斷,嚴重衝擊在地經濟。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賴惠員今(23)日上午三度率隊赴溪北區域,實地勘察白河嘉得牧場與新營榮國畜牧場災後損害,並於新營區公所主持「因應丹娜絲風災台南溪北地區災後重建與中央協調座談會」,集結30餘個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單位、農會與各產業團體緊急會商,建立跨部會行動機制,加速溪北重建腳步。



座談會開場播放一段記錄台電搶修實況的影片,展現人員不畏危險、冒雨上桿,在最黑暗時刻守護民生穩定的身影。賴惠員哽咽表示,黑夜之中點亮希望的,正是這些第一線英雄,她更要代表立法院向不幸殉職的台電技師李元瀚致上最深敬意,家屬忍痛捐贈器官、遺愛人間,更令人動容。



本次座談會參與單位跨部會、跨層級超過兩百人,涵蓋財政部、金管會、農業部、水利署、經濟部國營事業司、內政部國土署、環境部、數位發展部、NCC等中央機關代表,以及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市府各一級局處、各區長、農會幹部與產業代表共同與會,展現各單位對溪北重建的高度重視與行動決心。



對於本次風災造成溪北「農業斷鏈」及農、漁、畜業低復原動能危機,產業代表紛紛直言,現行制度補助不足、流程繁瑣猶如災後二次傷害。賴惠員強調,災後每一天都是重建關鍵,中央不能再用例行制度應對非常狀態。



賴惠員要求農業部兩週內明確回覆是否增列「室內養殖設施」、「水處理系統」、「農用機械」、「防災備援設施」等補助項目,並要儘速訂定畜禽舍「全倒與半倒」分類標準。針對多區反映石綿瓦拆除無所依,她也要求農業部會同環境部盤點廠舍使用石綿瓦面積,啟動專案協助。

高價值農業如蘭花、洋香瓜、絲瓜等生產設施昂貴,損失嚴重但卻無對應補助政策而難以復建,成為農民最大壓力。賴惠員指出,蝴蝶蘭身為高資本品項,現行每坪救助僅60元,與實際損失落差甚鉅。她請農業部檢討項目分類標準,將蝴蝶蘭自「蘭科植物」獨立立案,並調高災損補助金額。

財務方面,蘭花協會與畜牧業者普遍反映,申貸門檻嚴苛,農企業無擔保品又無法整併新舊貸,導致資金銜接困難。賴惠員要求財政部與金管會協調政策性金融機構,推動三項鬆綁措施,提升「農信保」擔保成數至九成以上、新貸免息年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納入新舊貸整併機制,減輕借款人經常性壓力。

通訊基礎建設方面,地方代表紛紛痛批部份地區數日無訊號,嚴重影響救災調度與民眾安危。數位發展部當場說明,災後已派遣28輛搭載低軌衛星設備之行動基地臺進駐南部災區,迅速恢復基站功能,未來也將補助三大電信業購置衛星通訊行動車與移動式發電機,將通訊韌性納入災防核心設備,預計明年完成強化。

賴惠員指出,從農會反映設施補助不足、貸款條件侷限與保險制度缺口,到台南市政府急需中央支援農地設施修繕與廢棄物清運經費,再到各區公所列舉工廠毀損、通訊中斷、災損認定困難等問題,都顯示丹娜絲風災影響廣泛深遠,橫跨產業、基礎建設與行政執行層面,絕非單一部會可解,中央各單位更不能再以常態思維面對非常災情。

賴惠員強調,今天的會議絕非走程序、作表面,而是災後重建的行動起點,不能今日開完會、明日就忘。每一條災後訴求,她都將逐項追蹤、逐筆督導。她進一步指出,地方不能一再等待,農民也不能再無助苦撐,重建工作制度化是這次復原的核心。

賴惠員結尾表示,未來她將持續協調跨部會,確保災後補助、貸款、保險、設施復建等措施全面有效落實,讓溪北成為全國強化農業災防制度的轉捩點。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