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國際組織訊息
2
綜合新聞
3
角逐國民黨主席 羅智強承諾「四大任務」重返執政4
https://www.icacnews.url.tw/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廉政記者何俊元/台北報導】   清代最大民間秘密結社——天地會,其起源年代長期是中外學界爭論不休的歷史懸案。傳統觀點多認為天地會萌生於康熙年間,乃明遺民所建,旨在「反清復明」;但最新研究與清廷檔案均顯示,天地會實際創於乾隆二十六年前後,並非早期革命組織,而是十八世紀中葉民間結社與地方社會動盪的產物。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秦寶琦於《清史研究》第五期(2023年9月)發表〈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以清廷刑科題本、福建巡撫奏摺及地方審案筆錄等一手史料為依據,系統重構天地會的形成脈絡,提出「天地會創於雍正末、成於乾隆前期」的新論,推翻百年來流傳的「康熙說」。 一、官方檔案首見於乾隆二十六年   根據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福建地方檔案記載,該年清政府首次明確偵辦一宗「天地會結黨」案,並將組織者、信物、口號等詳錄於案。這份文獻被視為「天地會」名稱首次出現於官方檔案的確證,具有決定性史料價值。  案中骨幹許阿協在供詞中提到:「此木立斗世也。」此句長期被視為天地會起源的關鍵暗號,但其真正意涵卻困擾學界兩百餘年。過去多數研究者僅將之視為「天地會自述的傳承年號」,未進一步比對各時期帝號與年序。 二、「木立斗世」四字的破譯與爭議   許阿協供稱:「木立斗世」乃天地會創立歷程之符號。依照清代口供對照,這四字分別對應:   木=順治十八年(1661)、立=康熙六十一年(1722)、斗=雍正十三年(1735)、世=乾隆三十二年(1767)。   若依此推算,「世」字所指為乾隆三十二年,意味天地會於1767年才成立。然而,清廷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便有案可查,兩者顯然不符。   因此,近年有學者與獨立研究者提出新解:認為「木立斗世」四字並非單純逐年紀錄,而是天地會以象形、聲義雙關方式記憶傳承之法。當中的「世」字,筆形上可視作「廿」與「七」的組合——意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若此解成立,正好與清廷偵辦的乾隆二十六年案僅相差一年,完全符合天地會由萌芽到曝光的時間節點。 三、從文字到歷史的雙重印證   「木立斗世」可被視為天地會內部對時代更迭的象徵紀錄。「木」寓「順治十八」,象徵明清交替、社會秩序崩解的起點;「立」寓「康熙六十一」,代表長治之後民間力量再起;「斗」寓「雍正十三」,象徵政令嚴峻、民怨積聚;而「世」則代表乾隆盛世下暗潮湧動的民間組織萌芽。   若從組織學角度觀察,「木立斗世」既可視為天地會自我敘事的歷史編年,也可理解為其組織自認的「四代傳承」象徵,強化成員對抗清廷的精神連續性。 四、秦寶琦研究推翻「康熙說」   秦寶琦在論文中指出,近代以來學界普遍接受「康熙說」,主要源自辛亥革命後的政治敘事。孫中山、陶成章等革命者為強化「反清復明」的正統性,援引天地會為明遺民所創的論述,並在會簿中附會少林寺僧助明抗清的傳說。然而,這些會簿多成書於乾隆後期,語詞粗陋、敘事矛盾,並非出自十七世紀文人之手。   秦教授透過檔案比對證實,康熙年間雖有地方結拜活動,但尚未出現「天地會」之名。雍正年間清廷整飭宗教與祠會,壓抑了部分民間互助結社,反促使閩、粵交界地區形成秘密組織。乾隆前期社會流動與經濟不均加劇,民間以「天地父母為誓」的互助會悄然發展,至乾隆二十六年前後成形。 五、政治宣傳與史實之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說」的廣泛流行並非史料使然,而是政治宣傳與民族情感塑造的結果。清末民初革命者需要一個「延續明志、反清復明」的歷史象徵,天地會恰好被政治化地塑造成革命傳統的前身。民國初期學者如羅爾綱、蕭一山等,雖已意識到其中矛盾,但礙於會黨史料零碎,未能徹底修正。   秦寶琦研究重回檔案現場,揭示天地會起源的社會結構意涵——它並非出於單一政治目標,而是十八世紀平民群體面對稅役壓力、地方官商勾結與宗族衝突時的自我保護性結社。 六、乾隆二十七年的可能意涵   若接受「世」即「廿七」之解,乾隆二十七年(1762)可視為天地會完成組織化、具有固定誓詞與層級結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間,閩南、潮州、嘉應等地均出現以「天地會」為名的誓盟活動;隔年(1763)即有地方官奏報「結拜為兄弟、誓復明朝」之案件,可見此時組織已具擴散能力。   從這個角度看,「木立斗世」並非單指年代,而是一種「歷史密碼」:以四個朝代的末年作為隱喻,象徵天命轉移與時代更替。天地會透過這套暗語,賦予成員一種超越現實政治的歷史使命感。 七、史學意義與當代反思   這項研究不僅修正了天地會的起源時間,也挑戰了長期以來「反清復明」的單線敘事。天地會的形成更應理解為清代民間社會能量與國家治理邊界互動的結果。它既包含宗教性、互助性,也帶有潛在的政治抗議功能。   《清史研究》編輯部指出,秦寶琦的成果代表清史學科由革命敘事走向實證考據的重要轉折,標誌著中國秘密結社史研究從「意識形態化」邁入「社會結構化」的新階段。 八、結語:從「密語」讀懂歷史   「木立斗世」這四個字,從表面看似晦澀難解,實則凝縮了天地會的誕生軌跡與社會記憶。它不僅是結社暗號,更是一種民間歷史觀的象徵——以文字隱藏年代,以符號記錄興亡。   今日重讀這段密語,不僅是在尋找天地會的起源年份,更是在探問:在高度集權的時代裡,民間社會如何以象徵與語言,為自己留下被壓抑的歷史印記。正如秦寶琦所言:「天地會的誕生,是清代社會底層的集體回聲,不是叛逆的陰謀,而是歷史的回音。」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清史新發現】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 「木立斗世」暗號揭祕乾隆年間真相 2025-10-14 2026-10-14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10-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圖/攝影記者 謝榮浤  邱水文 蔣孝花)

【廉政記者謝榮浤/國會報導】

立法委員羅智強昨(25)日晚間拋出震撼彈,以「世代承擔」為號召,正式宣示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今(26)日召開參選記者會,闡述競選理念,強調將化身「黎明前的月亮」,並落實「守護民主、重返執政」、「一個太陽,我當月亮」、「世代承擔,三代團結」、「在野攜手,共抗獨裁」四大任務,力拚下架荒廢國政的賴清德,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捍衛民主。現場包括羅廷瑋、林沛祥、葉元之等黨籍立委及立委代表到場力挺,共同呼籲國民黨必須在新局勢下團結一致,才能守護台灣人民的未來。



羅智強指出,新任主席必須完成「四大任務」,並承擔「造王者」的責任。當前賴清德與民進黨荒廢國政、沉迷於「大惡罷」,濫用檢調清算在野,已成為台灣民主的最大威脅。國民黨作為最大在野黨,有責任撥亂反正,守護民主。2028年國民黨要重返執政,勝利方程式就是「只能有一個太陽——盧秀燕市長」。總結過去失敗經驗,他強調絕不能再重蹈「多個太陽」的覆轍,並承諾將在2026年大選後徵召盧秀燕、辭去黨主席,全力輔佐,邁向勝利,贏得2028總統大選。



羅智強並強調,必須給予朱立倫主席肯定與感謝。在大罷免過程中,若沒有朱立倫的領導,國民黨不可能渡過難關。他呼籲所有有志參選的同志,不應打著「反朱」旗號,因為朱立倫與黨的幹部、團隊都值得肯定與掌聲。



羅智強以2024年所倡議的「政黨輪替大聯盟」為例,提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野黨絕不能再度分裂。他承諾當選後將與民眾黨主席建立常態會談機制;在國會中深化各項民生法案與重大議題的合作;在選舉上,以尊重民眾的主體性為前提,協調在野力量最大化;在正義合作上,則要「平反柯文哲」、「平反黃呂錦茹等同志」,並成立「政治迫害調查委員會」,重新檢視賴清德濫用司法清算在野的責任。



立委羅廷瑋指出,在大罷免過程中,羅智強展現出愛護同志、勇於承擔的精神,並轉化為具體行動對抗不公不義的執政團隊。宣布參選後,他一晚即獲近九萬名網友支持。羅廷瑋強調,新任黨主席必須是「任務型主席」,才能帶來更穩健的未來,他不僅到場祝福,更願意陪伴羅智強前行,相信中部許多夥伴也會站出來支持。



立委林沛祥認為,新任主席肩負重責,這個位置不是榮耀,而是沉重的擔子。相較於過去,這任主席必須承擔2026年大選責任,卻不能競逐2028總統候選人,與傳統角色截然不同。此時羅智強願意承擔重任,對國民黨有利。他呼籲參選人應該直接站出來,不該再「眾星拱月」、流於俗套,國民黨需要的是衝勁與火花,因此他祝福並支持羅智強參選。



立委葉元之則表示,大罷免落幕後,他即提出「2028大局觀」,強調必須修復被高度撕裂的台灣社會。新任主席角色吃重,必須具備協調藍白合作的能力,全力輔佐未來總統候選人。羅智強在國會攻防與大罷免過程中展現了此能力,顯示其領導力。他期待新主席能輔助總統候選人、維持能量並兼具大局觀,因此願意全力支持羅智強。

最後,羅智強以中華民國國父、國民黨總理孫中山「愛國以命,愛黨以誠」的勉勵話語作結,強調將以生命凝聚國民黨,這是唯一的生路,也是守護台灣民主的活路。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