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攝影記者 謝榮浤 邱水文 蔣孝花)
【廉政記者謝榮浤/台北報導】
立委范雲(27)日於偕大學校長、師、生召開記者會回顧近期高教事件、解析制度問題並提出大學法改革解方。現場出席包括關切師大女足案、世新30人修課門檻及臺大創投案三校師生,以及公私立大學校長,與立委范雲共同呼籲速修大學法。

立委范雲盤點三個事件背後的制度問題,並宣布將於下會期提出大學法修法草案回應。會中,范雲強調,台灣需要「開放、彈性的新高教」,其修法藍圖則包含「學制改革、治理彈性、高教資源」三大面向。

臺師大學生會長黃莨騰說明,在師大女足案中,霸凌委員會原建議解聘周師,卻因為教評會未採納,僅要求周師不得超終點、兼主管,事件才進一步爆發。黃莨騰說,這樣的落差從哪來,外界不知道、學生也不知道,因為當事學生和學生代表都被排除在教評會之外。黃莨騰提醒,除了教評會審霸凌、性平案時攸關學生權益、卻未設置學生代表,許多學校的各級會議也有同樣狀況,學生常在決定下好後才被告知,因此應修正《大學法》保障學生參與決策。

世新「我們不要30門檻」行動小組發起人陳承說,在世新選課案中,學生先後透過致電、面談溝通都無果,才公開進行師生連署、開記者會,卻又被校方貼謠言標籤無視,教務長反而在記者會後不請自來的出現、反駁學生意見。陳承說,學生後續在校內要求召開師生公聽會卻被刁難,校方數次約談數名學生,要求取消公聽會、威脅駁回教室借用,最後還在公聽會同時與學生會另開一場完全支持校方立場的「師生座談會」。陳承說,據行動小組觀察,師生在私校治理設計下並無影響力,只有董事會對校務有決定權。他也補充,在此一重大學權案件上,學生會和學生代表機制也已失靈。時任學生會長對學生僅有口頭的虛假承諾與安撫,取得校方資訊緩慢、監督無力、缺乏實質行動,甚至最後決定支持校方、協助學校「師生座談會」。他說,學生獲得的全部支持,都來自校外藍綠白三黨的發聲、建議與奧援,凸顯校內監督機制與教育部的校外監督都已癱瘓。這三大制度問題,必須要修正大學法加以解決。

臺大電機系特聘教授吳瑞北指出,在臺大校友創投案中,校方規劃成立全臺首個校友創投基金、規模十億,甚至還為此成立投顧公司。吳瑞北質疑,這涉及合法性問題,但在提供校務會議的資料中,卻未提及與說明。當校務會議代表提出疑慮、索資、要求至少向校務會議專案報時告,學校卻不願承諾。最終,他只好回家將事情經過寫到臉書,引發校友、媒體高度關切。而教育部在立委監督下採取動作後,才要求臺大這是重大事項、未來必須經過校務會議討論。吳瑞北指出,這凸顯校務會議的監督權失能,當大學「缺少自律,奢談自治」?他說,未來必須透過修正大學法校務會議規定,並要求下設監督委員會,才可能改善。

范雲彙整3件個案涉及的高教制度問題,從大學法第9條校長任免的師生參與、影響包含私校校內師生對校務的影響力,到第15條校務會議組成主管過多、一般師生代表席次過低、在組成和功能上監督權限都不足,再到第33條對學生得參與會議的保障範圍不足、可以參與的會議因為席次過低、缺乏實質影響力,最後到整體而言大學治理出現狀況、校內外監督機制的失靈,都是大學法修正應該審慎思考的議題。

除了師生,私立高雄醫學大學劉景寬前校長、國立屏東大學陳永森校長,兩位公、私立大學校長,也現身說法,說明高教改革的迫切性,支持速修大學法。
劉景寬前校長說,他和一些關心高等教育危機的教授,長期關心大學法修訂的進展,范雲和師生初步提出的方向切中目前需調整的制度重點。劉景寬指出,台灣高教的主要問題是師生參與校務不足,導致校園學術與校務自主性低;在私立大學,甚至可能演變為低品質的董事會治校,讓校園缺乏自主性。
劉景寬分析,臺灣有六成大專學生就讀私校,然而大學法精神卻未落實於私校,董事會可用私校法、以管理中小學的態度在大學運作,不利於大學的學術自主與校園自治,是現在的私校困境。劉景寬表示,私校董事只要不是罪犯、幾乎不需要任何資格就可擔任,對私校校長選擇權卻比教育部還大,也使得應監督校務行政的董事會、變成像經營公司般營運學校後,部份私校辦學品質低、師生研習環境惡劣。劉景寬提醒,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創新與產業發展和國家競爭力都攸關,為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修正大學法,且在私校優先於私校法適用。
陳永森校長說,少子女化的速度加劇,人才培育愈顯重要,大學需培養跨領域、有韌性、能應付未來挑戰的學生,而高教人才出現斷層,也令人擔憂。陳永森分析,中央政府所編列的高等教育經費雖逐年成長,但校務基金補助比例卻逐年降低,面臨這些挑戰愈來愈捉襟見肘。此外,高教資源在六都與偏鄉、地區學校間也分配不均,以屏東大學為例,資源就越來越不夠用。陳永森期許,在大學法改革中,也必須考慮高教資源提升與分配的議題。
范雲總結校長、師、生意見指出,大學法修法必須完善治理與監督機制、強化師生權益、並因應高教資源不足的議題,也應思考高等教育的未來,打造更開放、彈性的新高教。對此,他將提出《大學法》修正草案,以提升高教資源、支持大學治理彈性,以及大學學制改革三方向回應。
范雲指出,學制改革的討論,應該包含擴大副學士制度、建立終身學習學士學制,開放跨校學士學程、支持大學實驗教育,開放學士生逕修碩士、逕修博士者得退回取得碩士學位,延長學生修業期限彈性、強化學士生雙輔納畢業學分和雙輔得事後認證等。范雲說,透過這些學制的改革,學生才更可能多元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跨領域學習,也增加教育資源的流通和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彈性。
范雲說,他將監督教育部依承諾提出部版《大學法》修正草案。下一會期,也會和校長、師、生持續站在一起,提出修法版本,以實現還權師生、讓高教更開放且具彈性的重要目標。
【出席者】
立法委員 范雲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劉景寬
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陳永森
臺大電機系特聘教授 吳瑞北
臺師大學生會會長 黃莨騰
世新學生「我們不要30門檻」行動小組發起人 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