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國際組織訊息
2
綜合新聞
3
地方一般性補助款改申請制? 賴政府違法亂紀 惡性不改4
https://www.icacnews.url.tw/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廉政記者何俊元/台北報導】   清代最大民間秘密結社——天地會,其起源年代長期是中外學界爭論不休的歷史懸案。傳統觀點多認為天地會萌生於康熙年間,乃明遺民所建,旨在「反清復明」;但最新研究與清廷檔案均顯示,天地會實際創於乾隆二十六年前後,並非早期革命組織,而是十八世紀中葉民間結社與地方社會動盪的產物。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秦寶琦於《清史研究》第五期(2023年9月)發表〈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以清廷刑科題本、福建巡撫奏摺及地方審案筆錄等一手史料為依據,系統重構天地會的形成脈絡,提出「天地會創於雍正末、成於乾隆前期」的新論,推翻百年來流傳的「康熙說」。 一、官方檔案首見於乾隆二十六年   根據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福建地方檔案記載,該年清政府首次明確偵辦一宗「天地會結黨」案,並將組織者、信物、口號等詳錄於案。這份文獻被視為「天地會」名稱首次出現於官方檔案的確證,具有決定性史料價值。  案中骨幹許阿協在供詞中提到:「此木立斗世也。」此句長期被視為天地會起源的關鍵暗號,但其真正意涵卻困擾學界兩百餘年。過去多數研究者僅將之視為「天地會自述的傳承年號」,未進一步比對各時期帝號與年序。 二、「木立斗世」四字的破譯與爭議   許阿協供稱:「木立斗世」乃天地會創立歷程之符號。依照清代口供對照,這四字分別對應:   木=順治十八年(1661)、立=康熙六十一年(1722)、斗=雍正十三年(1735)、世=乾隆三十二年(1767)。   若依此推算,「世」字所指為乾隆三十二年,意味天地會於1767年才成立。然而,清廷早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便有案可查,兩者顯然不符。   因此,近年有學者與獨立研究者提出新解:認為「木立斗世」四字並非單純逐年紀錄,而是天地會以象形、聲義雙關方式記憶傳承之法。當中的「世」字,筆形上可視作「廿」與「七」的組合——意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若此解成立,正好與清廷偵辦的乾隆二十六年案僅相差一年,完全符合天地會由萌芽到曝光的時間節點。 三、從文字到歷史的雙重印證   「木立斗世」可被視為天地會內部對時代更迭的象徵紀錄。「木」寓「順治十八」,象徵明清交替、社會秩序崩解的起點;「立」寓「康熙六十一」,代表長治之後民間力量再起;「斗」寓「雍正十三」,象徵政令嚴峻、民怨積聚;而「世」則代表乾隆盛世下暗潮湧動的民間組織萌芽。   若從組織學角度觀察,「木立斗世」既可視為天地會自我敘事的歷史編年,也可理解為其組織自認的「四代傳承」象徵,強化成員對抗清廷的精神連續性。 四、秦寶琦研究推翻「康熙說」   秦寶琦在論文中指出,近代以來學界普遍接受「康熙說」,主要源自辛亥革命後的政治敘事。孫中山、陶成章等革命者為強化「反清復明」的正統性,援引天地會為明遺民所創的論述,並在會簿中附會少林寺僧助明抗清的傳說。然而,這些會簿多成書於乾隆後期,語詞粗陋、敘事矛盾,並非出自十七世紀文人之手。   秦教授透過檔案比對證實,康熙年間雖有地方結拜活動,但尚未出現「天地會」之名。雍正年間清廷整飭宗教與祠會,壓抑了部分民間互助結社,反促使閩、粵交界地區形成秘密組織。乾隆前期社會流動與經濟不均加劇,民間以「天地父母為誓」的互助會悄然發展,至乾隆二十六年前後成形。 五、政治宣傳與史實之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說」的廣泛流行並非史料使然,而是政治宣傳與民族情感塑造的結果。清末民初革命者需要一個「延續明志、反清復明」的歷史象徵,天地會恰好被政治化地塑造成革命傳統的前身。民國初期學者如羅爾綱、蕭一山等,雖已意識到其中矛盾,但礙於會黨史料零碎,未能徹底修正。   秦寶琦研究重回檔案現場,揭示天地會起源的社會結構意涵——它並非出於單一政治目標,而是十八世紀平民群體面對稅役壓力、地方官商勾結與宗族衝突時的自我保護性結社。 六、乾隆二十七年的可能意涵   若接受「世」即「廿七」之解,乾隆二十七年(1762)可視為天地會完成組織化、具有固定誓詞與層級結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間,閩南、潮州、嘉應等地均出現以「天地會」為名的誓盟活動;隔年(1763)即有地方官奏報「結拜為兄弟、誓復明朝」之案件,可見此時組織已具擴散能力。   從這個角度看,「木立斗世」並非單指年代,而是一種「歷史密碼」:以四個朝代的末年作為隱喻,象徵天命轉移與時代更替。天地會透過這套暗語,賦予成員一種超越現實政治的歷史使命感。 七、史學意義與當代反思   這項研究不僅修正了天地會的起源時間,也挑戰了長期以來「反清復明」的單線敘事。天地會的形成更應理解為清代民間社會能量與國家治理邊界互動的結果。它既包含宗教性、互助性,也帶有潛在的政治抗議功能。   《清史研究》編輯部指出,秦寶琦的成果代表清史學科由革命敘事走向實證考據的重要轉折,標誌著中國秘密結社史研究從「意識形態化」邁入「社會結構化」的新階段。 八、結語:從「密語」讀懂歷史   「木立斗世」這四個字,從表面看似晦澀難解,實則凝縮了天地會的誕生軌跡與社會記憶。它不僅是結社暗號,更是一種民間歷史觀的象徵——以文字隱藏年代,以符號記錄興亡。   今日重讀這段密語,不僅是在尋找天地會的起源年份,更是在探問:在高度集權的時代裡,民間社會如何以象徵與語言,為自己留下被壓抑的歷史印記。正如秦寶琦所言:「天地會的誕生,是清代社會底層的集體回聲,不是叛逆的陰謀,而是歷史的回音。」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清史新發現】破解天地會起源之謎 「木立斗世」暗號揭祕乾隆年間真相 2025-10-14 2026-10-14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Anti-Corruption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news 台北市108萬華區長沙街二段56-1號6樓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10-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icacnews.url.tw/hot_523912.html


(圖/攝影記者 邱水文 蔣孝花)

【廉政記者謝榮浤/國會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惡意曲解《財劃法》,將過去依據公式撥補給地方政府的一般補助款,改成地方政府必須向部會申請,由部會依「會審計畫」補助。換言之,只要行政院不開心,就能隨心所欲刪減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台北市長蔣萬安為此今(28)將出席行政院院會,當面向行政院長卓榮泰提出抗議,要求行政院將一般性補助款撥補,恢復到過去長年施行的發放公式,才是正道。



國民黨團今天上午由5位台北市黨籍立委共同召開記者會,全力捍衛支持蔣萬安市長,也絕不接受部會「會審計畫」方式撥補地方補助款。國民黨團同時也呼籲民進黨各縣市區域立委,好歹站出來捍衛地方財政自主吧!



書記長王鴻薇表示,根據新公布的《財劃法》第30條第3項規定:「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其立法目的就是擔心行政院胡搞瞎搞,減編對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果不其然,行政院主計處告訴地方政府,2501億元一般性補助款是總額,並不代表各地方縣市政府不會少於施行前一年的補助。簡言之,只要行政院不開心,就可以隨心所欲去刪減個別直轄市、縣市政府一般性補助款,此舉非常可惡。



王鴻薇指出,行政院又將一般性補助款改為向部會申請。而在過去,一般性補助款是以公式計算,撥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就可以根據施政優先順序,使用一般性補助款。現在行政院要改為地方政府須個別向部會申請,這等於地方政府要個別向部會「乞討」,這樣做法非常可惡,而且大搞黑箱。



王鴻薇表示,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將親自出席行政院會,針對一般性補助款撥補方式的改變,向行政院表達訴求。台北市5位黨籍立委全力支持蔣萬安市長,並對行政院表達嚴正抗議,也絕不接受個別申請,要求行政院將一般性補助款撥補,應恢復到過去發放公式。王鴻薇也呼籲台北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和吳沛憶站出來,捍衛台北市民的權益!

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表示,中央政府現在是集權、集錢又黑箱,也只有賴清德可以超越賴清德。賴清德總統可能忘記了,當年擔任台南市長時說過:「中央不能集權又集錢。」支持修正《財劃法》,落實憲政上的地方自治。現在的賴清德總統打臉過去的賴清德市長,不但集權又集錢,而且搞黑箱。

羅智強指出,民進黨政府故意曲解新版《財劃法》,給多給少得看賴清德高興,過去撥補給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是根據公平、公正的公式設算給地方,現在居然變成部會「會審計畫」;羅智強說,賴清德要不要乾脆把《憲法》、《地方自治法》廢掉、縣市首長改為官派,這樣是不是更直接?

羅智強指出,改成部會「會審計畫」給錢,是不是看賴清德龍心大悅就給多一點,看你縣市長不爽就給少一點,難道連地方的教育經費、地方建設、社會福利、照顧弱勢也要仰望賴清德的鼻息?羅智強呼籲民進黨的區域立委,也應該要站出來,藍營執政縣市也有民進黨區域立委,好歹也要為自己的支持者站出來吧?蔣萬安市長捍衛地方財政、憲政尊嚴和市民權利站出來,呼籲賴清德總統、卓榮泰院長真的不要一意孤行。

藍委賴士葆表示,國民黨5位台北市黨籍委員,共同提案「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條例草案」,這是因應中央政府便於行事,且處心積慮要把一般性補助款抓在手上,於是將行政命令提高層級到法律案。行政院將《財劃法》第30條第3項自我解釋為「大水庫概念」,改為要求各縣市政府要提出申請,給多少由中央決定。賴士葆說,這是一個多可怕的作法,這豈不是看顏色給錢?綠營執政錢就給多一點,藍營執政就少給一點嗎?

賴士葆表示,今天5位台北市黨籍立委站出來,支持蔣萬安市長向行政院據理力爭,各縣市地方一般性補助都不能少於去年,這絕對不是一個大水庫的概念,國民黨團會強烈要求行政院必須遵守執行。

藍委李彥秀表示,大罷免才剛落幕,賴清德總統和卓榮泰院長說要調整執政心態、化解對立,一轉身將鬥爭的對象指向地方縣市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對縣市政府何等重要,卓榮泰院長一手追加預算、一手惡整地方政府,還自創黑箱補助新制。李彥秀提醒賴清德政府,不要機關算盡,其結果是犧牲人民權利,而非只有在野黨。

李彥秀指出,民進黨在怎麼野蠻,也不該拿孩子未來作為政治鬥爭工具,再怎麼無良,也不該拿孩子照護當作打壓地方的武器;例如,教育部傳出明年度不再補助公私立學校電費,也不再補助弱勢孩童教科書補助。李彥秀認為,民進黨不該拿對孩子教育相關補助,做為對地方縣市首長政治鬥爭工具。民進黨把鬥爭對象,從立法院搬到地方政府,最後受害的是人民。

藍委徐巧芯表示,8月23日晚上七點十五分,賴清德總統開了一場記者會,內容不外乎朝野、行政立法要有更多溝通對話,執政團隊四個優先順序要改變,包括了經濟和青年。結果記者會結束後,賴清德就完全拋諸腦後,是失憶嗎?口口聲聲說檢討,下一個工作日就把刀砍向台北市的小學生。

徐巧芯要問民進黨政府,一般性補助款撥補地方,又要地方政府該怎麼用才行,這跟編在行政院底下有何差別?地方自治的重點,是中央編列預算給地方後,讓地方政府有規劃和執行地方建設優先順序的權利。民進黨政府為了一般性補助款,《財劃法》邏輯死亡、激化對立。823後民進黨鬥地方、鬥人民,意圖將新版的《財劃法》扭曲解釋,黑箱多分配給綠營縣市政府,賴清德總統大概認為嫌民調28%還不夠低,直接開戰15個縣市政府。

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